24小时电话

复旦投毒案最新进展(如何看待复旦林森浩投毒案中林森浩的行为)

admin1周前891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复旦投毒案最新进展,以及如何看待复旦林森浩投毒案中林森浩的行为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如何看待复旦林森浩投毒案中林森浩的行为
  2. 给室友投毒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

如何看待复旦林森浩投毒案中林森浩的行为

行刑队带走了林森浩,却带不走他留给人们的惊惧和深思。

还记得当年刚爆出林森浩案的时候,网上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段子:谢室友不杀之恩。这

个段子虽然看似戏谑的玩笑话,可是背后的惊惧却流露无疑:如果我身边潜伏着一个林森浩这样的人怎么办,我的生命安全岂不是就被置入了一个令人防不胜防而又心惊胆战的境地吗。

而林森浩案的起因呢,也正是起于玩笑。从当事人和黄洋和林森浩的同学葛俊琦等人的

访谈与证言来看,黄洋有些有意无意的玩笑和生活中的磕绊,才让林森浩动了杀机。从结局看,却是没有人笑得起来的玩笑。

当事人的同学们所披露出来的内情和提供的证言

1、“说黄洋强势,这个看你怎么理解。黄洋跟林森浩开玩笑,这个有的。比如拍拍他的

肩膀,喊他‘屌丝’。男生之间调侃一下嘛。黄洋有过林森浩不注重生活品质的意思流露,

但不是讽刺,他可能觉得自己跟林森浩之间关系比较好,能开得起这样的玩笑。黄洋对着林森浩开玩笑,林森浩有时候不搭理他,不知道是不是不爽的表现。”葛俊琦这样说。

2、从2013年2月起,林森浩与黄洋在饮水机费用上产生分歧。林森浩提出,不再分担水

费,自己另外买水喝。葛俊琦说:“2010年我们寝室就买了饮水机,当时林森浩我们四个人平摊费用,一直没闹过不愉快。这次林森浩提出不买水的事我后来才知道,当时我出去办事了。回来后,黄洋就跟我说,以后咱们两个人买水,林森浩不喝水。我没详细问过他俩闹什么别扭了,既然这样了,那我觉得我和黄洋两个人买也没问题。”

3、按林森浩自己的说法,周六晚上,他在413寝室玩游戏,与付令元、盛磊一起聊天。

随后黄洋也走过来:“愚人节快到了,我有一个整人的想法。”他讲了一个热水泡脚让人尿床的笑话,然后拍了拍站在林森浩身旁的付令元的肩膀。林森浩说,他看着黄洋得意的样子,心里挺不顺眼:“你要整人,那我就先来整你一下。”

4、葛俊琦告诉本刊:“林森浩是一个比较顾家的人,很朴素,人不错。他家条件不是特

别好,跟我提过,他要拿出一部分钱来给弟弟妹妹上学用。”林森浩来自一个姐弟众多的家庭,也是最被寄予厚望的那个儿子。这种成长经历本身就包含着矛盾,因家境不佳而要强,却极敏感,不容奚落。

5、多位证人表示,黄洋平时有些强势,喜欢炫耀自己的学术成就和办事能力,说话不

太注意别人感受,有时会伤人而不自知。他多次以开玩笑的方式直言评价林森浩。据盛磊说,黄洋曾经询问过盛磊、林森浩是否想去东南亚毕业旅游。盛磊觉察出,黄洋的话语中有嫌弃林森浩平时抠门的意思。

6、2013年4月2日下午,王欢、孙希才等同门师兄弟来到421寝室看望黄洋,但是门开着,屋里没人。黄洋在公共盥洗室里呕吐。“我们看到他面部有些水肿,慢慢扶他回寝室。黄洋自己考虑急性胃穿孔的可能,已经跟林森浩约好,下午让他给做一下检查。”王欢的证言这样说。

从这些细节来看,不论是黄洋还是林森浩,都并非是大奸大恶之人,两个人更没有什么

血海深仇。同学之间开玩笑,言语上的一些唐突,生活上闹一些别扭,却又如何导致这样无可挽回的杀人事件呢。

林森浩的性格特点分析

自卑,要强,敏感,偏执。同样作为学生杀人案,不难让人把林森浩和之前的马加爵相

提并论起来。都是因为家境不好,和周围的人在身份认同上,产生落差。而人的本性,又会要求他们努力的来填平和追赶这个落差,这就是自卑造成的被放大的自尊心。他们在竭力的填补和追赶这个落差,而来自周围的人,对这个落差的玩笑似的揶揄,则会让他们恼怒,这就表现为敏感:谈论提及这个落差,对身处于下方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忌讳。更不要说用这个落差来嘲笑他们了。

而这种敏感,对于马加爵和林森浩而言,则意味着自己受到了伤害。他们这类敏感的

人,通常受到这种别人看来无关紧要的伤害时,并不会当场发作,而是埋在心里默不作声。

搁在心里一直惦记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因为无法化解这些积怨形成的疙瘩,则人就会容易扭曲,所作所为,就会被这个疙瘩所左右,这就造成了偏执。而随着偏执性格的加剧,选择暴力和极端手段,则是一种必然。这一切,背后是不是还有更深层的心理机制在驱动着人的恩恩怨怨呢。答案是有的。

怨恨的根源:更深层次的心理机制

人类的社会关系这张大网靠什么编织在一起的呢,一方面是正反馈,一方面是负反馈。

正反馈,是相益机制,负反馈是相损机制,还有一个基本原理,就是损益平衡。

你对我好了,我也要对你好,你伤害我了,我也要伤害你。这个机制背后反映出来的道

理是这样的:如果你对我好了,这是发起建立一个正反馈请求,而如果我不对你也给出正反馈回应,那么接下来,你就不回再对我好了。你伤害了我,这是你向我发起建立了一个负反馈请求,如果我不回应同等程度的伤害的话,你还会进一步的伤害我。

在正反馈的层面上,极致的表现就是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负反馈的层面上,

极致的表现就是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而一旦这个负反馈的机制失灵了怎么办呢,则会有社会力量出面,来维持这个损益平衡公理:法律和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背后的道理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的伤害别人,而不受到损益平

衡原则的约束,那么他就会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去伤害更多的人,甚至伤害整个社会。那么这个社会秩序,也就会因此而崩溃。一个人受到了伤害,如果他自己没有能力复仇,那么社会会帮他复仇,不仅是为了这一个人,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秩序运行的基本原理不被颠覆。

所以,尊重别人很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正反馈,还是建立负反馈,都是起于第一步:是不是选择了

互相尊重。如果选择了尊重,则意味着发起建立了一个正反馈相益关系。相反,如果选择了不尊重,则是意味着建立发起了一个负反馈的相损关系。

回到本文的主题,黄洋的玩笑话,和生活中的一些有意无意的唐突,这对黄洋来说,可

能他认为是在双方已经建立正反馈相益关系的前提下,维系这种关系的一些行为,他可能会意识到这是一种冒犯,也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是在他看来,这些行为并不会造成多么不可挽回的过失。

而在林森浩看来呢,黄洋的行为,则是一次次的向他发起了建立负反馈相损关系。以为

他判定,黄洋的行为对他来说,是不尊重他,是不友好的。于是,之前两个人关系还不错的正反馈相益关系崩溃,随之而来的,则是建立了相损的负反馈关系。

损益平衡公理失衡后的再平衡

林森浩接受到了黄洋的一次次发起建立负反馈相损关系的请求之后,是怎么回应的呢。

他多数时候选择了沉默。把怨恨积攒在了心里。根据人际关系的损益平衡公理,如果一方持续的对另一方好,另一方无以回报,则要么是感恩戴德,要么是愧疚难当,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这是欠恩债。恩债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本来对方只是给了自己一滴水,到最后,则还给以对方涌泉,都还觉得有亏钱。

在互相伤害方面,也是如此。如果一方一直在伤害另一方,另一方一直不能维持这个负

反馈平衡的话,不能及时的给予对方相等程度的伤害,那么这个损益平衡公理就失效了。另一方,欠了对方的怨债,只能挤压在心里,形成积怨。积怨的种子,在心里生了根,发了芽,慢慢的长成了参天大树。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则加倍奉还。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都是在讲这个道理。

林森浩把对黄洋的积怨,埋在了心里,怨恨生根,怨恨发芽,怨恨茂盛,终于破壁而出,选择了加倍的偿还怨债:结束对方的生命。

积怨的可怕之处,就在于这种损益公理失衡后的再平衡,它是加倍偿还的。

惊惧、警醒与深思

如果只是单纯的把林森浩事件,当成新闻来消费,那么在这个悲剧里,我们不仅不能有

所成长和警醒,还会再把自己推向这种悲剧。围绕着这件事,很多人各执一端,众说纷纭,甚至恶语相向。这都是在向别人发起并建立负面相损关系。

而林森浩事件,正是这种负反馈相损关系的结果。这难道不是更应该值得人警醒吗。

而这个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悲剧,之所以给人造成那么大的心理惊惧,是因为,很多人都

在下意识的自检:自己会不会有意无意的因为和别人建立起来了这种负反馈相损关系,并且双方之间损益平衡公理失衡,对方心理的积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正在伺机对自己下手,酝酿着一起惊天的凶杀大阴谋。一想起来,不由得内心惊胆战,毛骨悚然起来。

林森浩带给了我们惊惧,而这个惊惧,则是让人自检的一次良机。检查自己和别人之

间,有没有还尚未还清的恩债和怨债。而如果是怨债,如果对方积怨已久的惦记着自己,一旦加倍偿还起来,自己能不能受得了。

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

大家更关心的是,如何不让这种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剧,以后在自己身上重演。也就

是,如何才能不让自己变成黄洋和林森浩这样的人。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理论上讲,每一个人都不会变成黄洋和林森浩。黄洋,林森

浩的悲剧,本质上,并非是个体与之俱来的缺陷造成的,而是人际关系的崩溃造成的。比如林森浩那种人,虽然自卑而又敏感,对他的伤害他无法偿还,于是只能积怨放大无数倍。那你可以对他好啊,这样的人,他们也没有能力偿还恩债,所以最后也会积累恩债,加倍的报恩。一个人缺点的背后所隐藏的,可能恰恰就是可以撬动他的地方。

尊重每一个人,若要和别人建立人际关系,永远选择建立正反馈相益关系。如果别人对

自己好,记得要及时回应对等的友好,不要攒在心里,造成良心不安和恩债。如果别人向自己发起并建立负反馈相损关系,要么及时的回应对等的伤害,要么赶紧的敬而远之,千万不要有积怨并造成怨债;也就是说,永远不要和别人建立长期持久的负反馈相损关系,因为在相损关系里,一损俱损,没有赢家。

黄洋,林森浩虽然死了,但是这种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剧,对于能够自我警醒的人来

说,这个悲剧的价值就是,可以永远让自己远离这种悲剧

给室友投毒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

我现在的身份不是学生,但经历过学生时代。尤其大学住宿舍时,八个人一间宿舍,都是性格迥异的年轻人,说实在的,有些人真是很另类,:孤僻的,喜欢听收音机睡觉的,小气自私的……当时也很生气,也吵过架,但从未有致人死地的想法,连报复的想法都没有,顶多就是不想搭理她,见面很别扭。但是有的人却能向室友投毒,我知道的北大的朱令,被人投毒致慢性中毒,由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变得生活不能自理,而今年迈的父母伺候左右。至今20多年过去了,凶手仍逍遥法外。原因可能是因为室友的嫉妒。很大程度上,投毒的人是一种嫉妒心理或报复心理,但这种人应该是生活的经历中叠加了太多自卑和失败,或者与对方有重大利益冲突,但又不想被人发现,因此才采取这种措施。所以,给室友投毒的人的心理,是阴暗胆怯的,但没到爆发的程度,如马加爵,尤其防不胜防。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链接:http://flwz.12364.com/flwz/677556fdc1fc22f1.html

在线咨询
手机:18580068282
电话咨询1
免费热线:18580068282
电话咨询2
免费热线:18580286655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