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0068282

24小时电话

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构成要件有哪些(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

admin1周前559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有些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故意妨碍和干扰了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如伪造证据或毁灭证据、指使他人做伪证等。那么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构成要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构成要件

  (一)行为主体。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主体,既可以是案件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其他诉讼参与人,还可以是案外人。因为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针对妨害民事诉讼秩序的行为的,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是其行为妨害了民事诉讼秩序,就可以对其采取强制措施,而不论其是否是案件的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

  (二)行为人实施了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

  行为人在诉讼中实施了具体的妨害民事诉讼秩序的行为,该行为在客观上妨碍和干扰了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引起了妨害民事诉讼秩序的后果。行为可能表现为作为,如伪造证据或毁灭证据、指使他人做伪证等;也可以是不作为,如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绝到庭、有义务协助人民***采取保全措施的人员拒绝协助人民***开展工作等。

  (三)行为人实施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主观上是故意的。

  所谓主观上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希望或放任妨害民事诉讼结果的发生,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有可能造成妨害民事诉讼秩序的结果且追求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是因为过失而造成妨害民事诉讼秩序的结果的,如因为大意或疏忽而丢失了证据等。不构成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

  (四)行为人实施妨害民事诉讼秩序的行为一般是在诉讼过程中。

  如果是在诉讼之前或在诉讼结束之后,行为人所实施的在形式上与妨害民事诉讼秩序类似的行为,虽然有可能也是违法的。但一般不能认为该行为构成妨害民事诉讼秩序。但根据最高人民***的有关司法解释,在个别特殊情况下,在诉讼外实施的行为,符合一定情形的,也构成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即在人民***执行完毕后,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对已执行的标的有妨害行为的,人民***应当采取措施,排除妨害,并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的规定处理。同时具备了上述四个要件,就构成了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民***可以对行为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二、

民事诉讼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管辖。

  1、必须提交书面上诉状。

  2、必须在上诉期间提出。

  3、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合格。

三、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指的什么

  民事诉讼要求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自觉履行诉讼义务,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各项诉讼行为。同时也要求案外人员遵守诉讼秩序,不得以任何借口阻碍诉讼活动的进行。否则,对实施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人民***有权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以排除干扰,保障诉讼顺利进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有以下特点:

  第一,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性手段,其目的在于排除妨害,保证民事诉讼顺利进行。

  第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适用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既包括审判阶段也包括执行阶段。

  第三,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既包括案件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也包括妨害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外的人例如旁听群众。只要他实施了妨害诉讼秩序行为,阻碍了诉讼的正常进行,法律都要对其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

  第四,在适用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在适用时,依照行为人妨害民事诉讼的程度轻重不同,既可单独适用某一种强制措施,也可以将几种强制措施合并适用。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构成要件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构成要件分别是一般的主体、主观的故意、客观的妨碍行为和行为人实施妨害民事诉讼秩序的行为一般是在诉讼过程中。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本文链接:http://flwz.12364.com/flwz/7c5ed39e8d63519e.html

在线咨询
手机:18580068282
电话咨询1
免费热线:18580068282
电话咨询2
免费热线:18580286655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