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诈骗行为一般包括虚构事实以及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程度判处不同期限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一、
哪些行为构成诈骗行为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构成诈骗罪的行为一般包括虚构事实以及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找法网提醒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有什么区别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有:
1.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在行为上着重于“骗”,即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而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即实施了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
2.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受害人是受到欺骗后“自愿”交出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受害人是因害怕“被迫”交出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