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介绍,以及合同诈骗金额达不到立案追诉标准,无法立案起诉,可否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 合同诈骗500万,主犯判多少年,从犯判多少年
- 合同诈骗金额达不到立案追诉标准,无法立案起诉,可否
- 诈骗罪能否私了,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 合同诈骗8万多元能判多久,可缓刑吗
- 偷盖公章伪造合同进行诉讼是否构或诈骗罪
- 被人利用进行了合同诈骗,但自己完全不知情,这种情况有没有罪如果有应判多长时间
- 合同诈骗刑事案件在不能取保候审的情况下还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吗?
合同诈骗500万,主犯判多少年,从犯判多少年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主从犯都应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之间量刑,具体裁量还要看其他犯罪情节。
合同诈骗金额达不到立案追诉标准,无法立案起诉,可否
可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当事人也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
合同诈骗事实存在,证据确凿,因涉案金额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的,不能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公安机关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因合同诈骗致使另一方当事人经济损失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求赔偿损失。诈骗罪能否私了,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有答主说是典型的合同诈骗,但从题主的描述来看,还不能肯定的得出这个结论。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而单凭假章的情节还无法得出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但既然公安机关已经对行为人采取了强制措施,那么至少说明从公安机关掌握的证据来看其涉嫌犯罪,注意是涉嫌。
如果构成合同诈骗,那么金额8万元,各省的标准基本都会认定为数额巨大,也就是得在3年以上量刑,在一审之前主动退还赃款,认罪悔罪,在法院阶段积极缴纳罚金,是会从轻处罚的,如果没有其他从重情节,甚至有的法院还可能适用缓刑。
对于30多万元的损失,从题主的描述来看,还不能认定为犯罪数额,诈骗类犯罪的数额是以行为人非法占有的数额来认定的,诈骗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只是犯罪的情节。
合同诈骗8万多元能判多久,可缓刑吗
1、构成合同诈骗罪,涉案八万多元,是属于此罪“数额较大”标准、还是“数额巨大”标准,还要查询案发地的定罪量刑标准。
2、合同诈骗涉案八万元,如果没有重大立功表现,是难以宣告缓刑的。
相关法律规定:
一、《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1年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2次会议、2010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偷盖公章伪造合同进行诉讼是否构或诈骗罪
1、如果是拿伪造的合同去起诉你们,法律上属于恶意诉讼。
2、是否恶意诉讼构成犯罪,法律及司法解释也有相对明确的判罚标准。
民事法律方面: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禁止权利滥用的原则性规定,以及民法通则
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的规定,我们有充足的依据对民事恶意诉讼行为进行侵权惩戒。
刑事法律方面:目前我国刑事审判中,虚假诉讼行为仍很少被定性为诈骗及相关犯罪,而更多的是以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等定罪处罚的。当然,如果涉及虚假诉讼的行完全符合诈骗罪的基本特征,司法实践中也将其作为诈骗罪定罪处罚。
3、最关键的,你要拿到对方伪造土地承包合同的证据,要能从法律上认定对方的确是伪造了合同,否则就没有然后了。
4、其实你们也可以拿你们的承包合同去起诉赔偿不合理。
被人利用进行了合同诈骗,但自己完全不知情,这种情况有没有罪如果有应判多长时间
您好:一般合同诈骗,不会构成犯罪,只是民事责任。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为可变更或者可撤销合同,且需要对方申请,不会必然无效。如果严重,构成诈骗罪的话,你必须有足够证据证明你的不知情,因为这个不好证明,一般会采取客观上认定,也就是客观如果可以认定你知情,那就会被认定为知情了。这种结果,没法预料。一般诈骗会判三年以下吧!陕西方强律师事务所为您解答,具体细节,可以咨询我们85216079合同诈骗刑事案件在不能取保候审的情况下还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吗?
没有哪个法条说,侦查、审查起诉阶段能够取保候审的当事人,法院一定会在三年以下进行判决;也没有哪个法律规定,没有被取保候审的当事人,法院一定在三年以上进行判决。
我们在处理刑事案件尤其是诈骗犯罪案件的过程中,有几个典型案例值得参考:
1.前几年的一个保健品诈骗案件,当事人被《起诉书》认定为涉案公司的财务、定性为主犯,按照指控数额将面临10年以上有期徒刑,在侦查、审查起诉、一审阶段都办不了取保。但一审阶段我们打掉了“财务人员”的身份认定,法院改变定性为从犯,后来减轻处罚判了三年。
2.去年的另一个案件,当事人被控三个罪名,行贿罪、串通投标罪、单位行贿罪,案件前期也始终无法取保。法院阶段打掉了行贿罪的罪名,其他两罪获轻判,当事人判处一年零七个月有期徒刑,判决作出后当事人即被释放。
3.最近办理了一起保健品诈骗案,我们是在二审阶段介入的。一审阶段被取保候审的涉案人员中,有一个被一审法院判了八年有期徒刑。
所以当事人能被取保固然是好事,但能取保不必然代表会轻判,不能取保也不必然会重判,刑事辩护不能完全以取保候审作为风向标。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